02

2024-08

<07月8月09月>

    01 02 03
04 05 06 07 08 09 10
11 12 13 14 15 16 17
18 19 20 21 22 23 24
25 26 27 28 29 30 31
       

历史上今天大事记

1990年8月2日 中国当代民族学家、教育家吴泽霖逝世

1990年8月2日 (农历六月十二),中国当代民族学家、教育家吴泽霖逝世。

中国当代民族学家、教育家吴泽霖逝世(历史上的今天.cn)

中国当代民族学家、教育家。生于江苏常熟。汉族。1913年考入清华学堂(清华大学的前身),1922年毕业后留学美国。先后在威斯康星大学、密苏里大学、俄亥俄州大学获学士、硕士、 博士学位。1927年赴欧洲考察英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的社会情况。1928年回国后,先后任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学教授、系主任、文学院院长、教务长。1935~1937年兼任上海暨南大学海外文化事业部主任和教务长。抗日战争爆发后, 吴泽霖随部分大夏大学师生内迁贵阳。 1941年2月赴昆明西南联大任教。1943~1945年兼任昆明译员训练班副主任,主持训练了约3000名大学生,担任美军来华抗日作战部队的译员。1946年任清华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兼教务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吴泽霖先后任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馆馆长、中央民族学院教授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、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。1982年调中南民族学院,任教授、学术委员会副主任。此外他还担任中国社会学会、中国民族学研究会、 中国人类学学会、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、中国民俗学会、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、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研究会、北京市和武汉市社会学学会的顾问、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。

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, 吴泽霖和孙本文、 吴景超、陈达、许仕廉等先后发起组织东南社会学社和中国社会学会,并组织出版定期刊物。 抗日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经常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学调查,积极倡导发展中国民族博物馆事业。1979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友好访问团,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。吴泽霖致力于社会学、民族学和民族学博物馆事业的研究,对中国社会学、民族学、人类学学科基础的奠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。主要著作有:《社会学及社会问题》、《现代种族》、《社会约制》、《世界人口问题》(与叶绍纯合编)、《贵州苗夷社会调查》 (与陈国均合编)、《贵州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》、《贵州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区苗族的婚姻》等,并有译作多种。

中国社会学家、民族学家、人类学家。1898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常熟。192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,随即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、密苏里大学主修社会学,1927年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。曾赴英、法、德、意诸国考察当地社会情况。1928年回国后历任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学教授、系主任、文学院院长,上海光华大学、暨南大学、复旦大夏联合大学、西南联合大学教授,清华大学教授、人类学系主任兼教务长。1928~1930年与孙本文、陈达等发起组织东南社会学会和中国社会学会,担任首届理事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,任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馆馆长,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兼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,南开大学贵州大学兼职教授,中南民族学院教授等职。1989年离休。曾任中国社会学会、中国民族学研究会、中国人类学学会、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顾问。1990年8月2日在武汉逝世。

主要著作有:《社会约制》(1930)、《现代种族》(1932)、《社会学及社会问题》(1935)、《世界人口问题》(1937)、《炉山黑苗的生活》(1940)等。

吴泽霖将社会学与民族学、人类学等学科联系起来,对社会现象作了跨学科的研究。